上海戏剧学院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是中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始建于1945年,由上海人民市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上海戏剧学院共有华山路、莲花路、虹桥路三个校区,新建浦江校区, 校园占地35.53公顷,建筑面积24625平方米。设有表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导演系、电影电视学院、公共教学部、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0个系部。本科专业(方向)20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

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1945年12月1日,在原上海市教育局长顾毓秀的支持下,由著名戏剧家熊佛西、李健吾、吴仞之等创办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第一任校长是顾仲彝。学校接收地处北西川路横浜桥的前日本国民小学(今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为校址,于当年11月开始招收话剧演员组、技术组和研究班(编导组)新生,12月开学上课。著名戏剧家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陈白尘、杨村彬、吴仞之、赵景深等均曾先后来校执教。

1946年10月,学校为抗议上海市参议会无理通过“裁撤剧校”的决议,齐心协力展开紧张的护校斗争。在上海进步文化界的有力支援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这场斗争取得胜利,学校得以保存下来。但顾仲彝却不能再继续任职,由熊佛西继任校长,至1948年秋,学生人数达200人左右。

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

1949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沿袭解放前的体制,仍隶属上海市教育局领导。全校各科均招收高中毕业生人学,学制一律三年。

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1952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和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于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划归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仍由熊佛西任院长。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原有校址已不敷应用,遂于1955年8月迁至华山路。

上海戏剧学院

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改校名为上海戏剧学院。

1960年5月,学校被文化部定为部属重点院校,至1962年建院10周年时,全院系科设置已发展为表演、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四个系的完整建制。在此时期,全院的学生人数从1952年的248人,增加到1965年的668人,教师人数从同期的57人增加到157人。其中宋端钧、赵铭彝、余上沅,孙浩然、吴晓帮、胡蓉蓉等名家都是解放后来校任教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海戏剧学院遭到严重破坏,教学工作被迫中断7年,至1973年恢复招生。

70年代中,学校曾建立美术系。80年代至90年代,曾开办电影导演班。95年开办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首创电视主持专业并成立了电视艺术系。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之一。

1981年,首届毕业的研究生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戏剧学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1992年,文化部决定学院为部属院校率先实行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1994年,学院荣获人事部、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学校开始招收博士生。

2000年4月,学校从由文化部主管划为由文化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统筹为主。

2002年,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三校并入上戏,作为戏曲舞蹈分院、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

2004年,学校相继筹建了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2005年,学校在戏曲、舞蹈和电视艺术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了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戏剧学院设有表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导演系、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8个学院(系),设置本科专业(方向)2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5月,上海戏剧学院有教授41名,副教授45名,一级演员9名。学校有“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3个。

“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王洛勇、胡雪桦。

“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萧丽河。

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

服装与化妆教研室(徐家华)、主持艺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洪林)、舞蹈教学创新教学团队(陈家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12年9月,上海戏剧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音乐与舞蹈。

国家重点学科

戏剧戏曲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A类)、设计学(B类)。

教学建设

2013年,上海戏剧学院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截至2014年,上海戏剧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9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化妆设计与创作体现、中国戏剧史。

市级精品课程

芭蕾女班足尖基本功训练、导演基础理论、纪录片创作、演播语言组织、电视文艺节目策划、导演元素练习、电影名片分析、多幕剧演出创作、电视剧写作。

对外交流

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戏剧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余所学校、国际机构团体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经常聘请国际专家来校讲学、排戏,学院的专业教师也经常受聘到国外讲学访问,共有五十多国家地区学生来校留学、研修。学校的演出团、教学小组也先后赴新加坡、日本、英国、意大利、德国、美国、韩国、比利时、罗马尼亚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演出,交流教学实践。学校先后主办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2008年3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亚太戏剧教育中心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中心将常驻上海戏剧学院。中心成立后,将推动亚太地区各戏剧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专业论坛、启动区域合作培养研究生的计划等。

科研创作

平台建设

截至2014年4月,上海戏剧学院有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3个。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戏剧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市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

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舞台美术创新工作室、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

建设成果

2000年至2008年间,上海戏剧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98项,其中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资助。

2010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选送的京剧《死水微澜》入选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2010年11月,上海戏剧学院的音乐话剧《瞬间不是永远》在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荣获专业组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大奖。

学术资源

截至1990年,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共有藏书约21.8万册,期刊合订本2.8万册,订阅中外期刊700余种,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国内戏剧、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期刊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