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著名人物介绍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3:39
分类

济南市天桥区著名人物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散曲家,兼长诗文。初为东平学正,历官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1307年,被任为太子文学。他不顾个人安危,于元至大三年向元武宗上《时政书》,直斥朝政十大弊端,要求进行改革,并乞罢尚书省。因此触怒了皇帝和当权大臣,被借故罢官。他以父老归养为由,1321年辞官归里。在归卧云庄(今北园张公坟)的8年间,朝廷曾7次遣使,征聘他出山,他看到无法实现 “致君泽民”的抱负,因而始终没有赴任。他优游于故乡山水泉林之上,陶醉于诗酒田园之中,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云庄乐府》的曲作,绝大部分写于这几年,其《归田类稿》就编于此时。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想到“民之流亡,如已流亡”,虽年已60,却“一命即驾”、“登车就道”。在陕西赈灾中,他罄思竭力,终因积劳成疾,到官四月而逝。“秦民闻信,疾首痛苦”为其立祠于曲江池畔,以示纪念。其墓位于北园镇张公坟庄东,1979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天民(1486~1541)字希尹,号函山,济南府城锦缠街人。明朝著名词曲家。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历任吏部员外郎、稽动司郎中、寿州知府、河南四川按察副使等职。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辞官归里。他善诗文,广交友,与李开先、边贡交往甚密。诗稿集刊有《函山集》。晚年新作词曲,假金元之音以泄不平,散曲集有《酸碱构肆》失传。李开先的《词谑》中,收录了他的《胡十八》、《仙居》数套和《叨叨令》等。

江浚(1486~1564)字子泉,祖籍河北枣强县。其祖先来济后定居在天镜泉旁。后人将此泉更名为“江家池”。江浚曾任河北正定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大同知府、陕西按察司副使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安抚农耕,深得民心。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 年)病卒。

周永年(1730~1791)字书昌,号林汲山人,历城人,家居东流水街,清朝著名学者,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历城县志》。清乾隆三十六年(1717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刘统勋知其才学渊博,于乾隆四十五年推荐协助纪昀编纂 (四库全书》。周永年藏书近10余万卷。还联络桂馥等人在济南五龙潭修建“潭西精舍”,“聚书其中,招致来学。”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周永年出任贵州乡试副考,回乡后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病卒。

余修(1911~1984)原名鲁广益。北园镇沃家庄人。1928年担任山东省委地下交通员兼宣传工作。在济南组织进步文艺团体“晓风社”,任《济南日报》、《晓风》副刊编辑。 1936年2月在中国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中央延安行政学院教育科长、教育主任、延大预科部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日本投降后,任北平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1946年调回延安任新华总社秘书。1949年调济南,任华东大学教务长。 1952年任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6年以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文教部部长、山东省副省长等职。曾率山东省教育代表团赴苏联、波兰、民主德国参观访问。“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粉碎“四人帮”后,经党中央批准,恢复了名誉,被委任山东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等职。1979年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余修一生著有许多散文、革命回忆录和诗词,出版有《往事集》、《鹊华诗草》等。1984年12月25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