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名胜古迹
大明湖 北魏称历水陂,唐称莲子湖,宋称四望湖、西湖,金代始称大明湖。位于辖区西北部。湖面46公顷,水深约3米。湖中有岛6个。湖心、侧畔有主要古迹景观 1 0多处。 历下亭位于湖心岛上,北魏时在五龙潭附近,北宋时移建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移建现址。亭身红柱碧瓦,八角重檐。匾额和大明湖题诗碑均为清乾隆皇帝所书。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所书杜甫诗句,轩内有杜甫和李邕的石刻画像及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铁公祠位于大明湖西北岸。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建筑。铁公祠西是可观群山和湖面全景的湖山一览楼,西南是小沧浪,仿苏州沧浪亭建成。清铁保题写的刘凤诰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镌刻在廊壁间。北极阁又名真武庙,位于大明湖东北岸。有正殿三间,内有真武和龟蛇二将的塑像。南丰祠位于大明湖东北岸。为纪念北宋文学家齐州知州曾巩而建。另有鹊华桥、百花洲、遐园、辛稼轩纪念祠、月下亭、汇泉堂、秋柳园和大明湖喷泉等景观。
趵突泉 位于泺源桥南。古称泺水、槛泉、瀑流泉,列七十二名泉之首,三窟并发,水涌若轮,势如鼎沸。四周名泉荟萃,景点遍布。泺源堂曾名吕祖庙。由三座大殿组成。第一大殿楹联为金题写的赵孟咏泉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第二大殿前尚存一石碑,正面是清代康熙皇帝所书“激湍”二字,背面是清代乾隆皇帝《再题趵突泉作》诗刻。在大殿的围墙上镶嵌明、清书法家墨迹石刻。观澜亭位于趵突泉西侧,明代改建,称观澜亭。亭南水中石碑刻“趵突泉”三字,为明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缵宗书。西侧墙壁有两碑,一题“观澜”,一题“第一泉”,分别为张钦和王仲霖所书。李清照纪念堂在公园北部,1959年建。整个建筑由正厅、亭、轩、曲廊和门楼构成。匾额和楹联为郭沫若题写。堂内陈设李清照塑像、画像、生平事迹及各种版本的词集。并陈设有当代名人的诗词、题字等。另外还有望鹤亭、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尚志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等景点。
千佛山 位于辖区南部。古称历山、舜耕山。山上有兴国禅寺和历山院两处寺院及古迹景观多处。兴国禅寺位于山阴峭壁下。建于隋开皇年间,原名千佛寺,唐代重修改今名。寺内建有大雄宝殿、玉佛殿、菩萨殿。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弥勒佛等塑像。 南侧千佛崖上的极乐洞和龙泉洞内镌刻着130余尊佛像。极乐洞东为黔娄洞,洞口石刻记载了黔娄身世。寺内还有“洞天福地”石坊和对华亭。长廊墙上镶嵌董必武、郭沫若和赵朴初游千佛山的诗刻题记。寺西有乾隆皇帝所书《千佛山极目有作》石碑。历山院位于兴国禅寺东面。院内有文昌阁、鲁班祠、舜祠,分别供奉文昌帝君、鲁班、舜的塑像。文昌阁北侧为一览亭。飞檐起脊,玻璃门窗。两侧曲廊西接历山门,东接四面亭。亭廊皆悬空中,犹如栈桥飞架。依栏北望,泉城风光一览无余。黄石崖造像黄石崖在千佛山南。临近山顶,镌有北魏、东魏时期的佛像92尊和北魏至北宋年间题记11处。 佛慧山位于千佛山东南。山峰崖壁上有一巨大佛龛,高约9米,内有宋代佛像一尊,高约7米,宽约4米。山下开元寺遗址尚存部分佛像和石刻。另外还有唐槐亭、齐烟九点坊、云径禅关坊、望岱亭、赏菊阁、万佛洞等景点。
植物园 位于辖区西南部。1989年9月建成,面积43.6公顷。其中有7个植物展区和14个专类园。 栽培植物935种,其中近20种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园内还有映日湖、荷花池、蔷薇池、垂杨沟、翠屏湾、防长亭等景点。
环城公园 位于辖区西北部。1986年建成,全长6.26公里。以绿地、水系把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珍珠泉连接起来,形成以泉水为特征的园林绿化中心。有泉石园、鉴泉园、“五三”纪念园等景观。
龙洞风景区 位于辖区东南部龙洞庄南。龙洞在陡峭的龙洞山上。洞口高2.7米,宽1.3米, 洞长约百米,东西相通。洞壁有石刻造像50余尊。周围山崖有多处题字石刻。寿圣院遗址尚存封龙洞神敕牒碑。龙洞山东南有佛屿。山岩下有般若寺遗址和摩崖造像。秋季红叶满山,景色尤佳。
济南解放纪念阁 位于黑虎泉西路东端。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24 日首先在此突破国民党城防夺得济南战役伟大胜利而建。西面石碑记载了济南战役概况及建阁历史,东壁有《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阁名为陈毅题写。
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千佛山东北麓。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有碑碣、纪念塔。塔北有23位烈士之墓。
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 位于趵突泉北路南端。为纪念“五三惨案”而建。卧碑镌刻《济南惨案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