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古代名人
冉子(公元前544~?)名耕,字伯牛。肥城市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
有子(公元前518~?)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
刘海东(1088~1125)北宋抗金英雄,石横镇前衡鱼村人。金兵入侵后,被招聘为平阴都统,领兵北上,在黄龙岗一带大破金兵。1125年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张志纯(1220~1316),字布山,号天倪子,马家埠镇张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有张炼师之称。元世祖忽必烈赐号“崇真保德大师”、“天倪”,授紫服。南宋景定三年(1262)被授为东岳提点监修官,亲自设计监修泰山南天门。金文学家元好问曾以《送天倪子归布山》诗相赠。
李邦珍(1515~1594),号同川,肥城市人,明嘉靖进士,初任行人司,后在山西、河南任职。为政清廉,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后被封为文林郎。曾在福建沿海率军围剿上岸骚扰的倭寇。福建民众深感其德,赠《海狱澄清图卷》一幅,以表彰其功绩。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任命他为提督操江。曾参与第一部《肥城县志》的编纂。谢世后,被追封为正二品大夫。
尹庭(1513~?)字子绍,肥城市老城镇尹庄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殿试第三甲98名。初任河南省郏县知县,后升任湖光道监察御史。尹庭对严嵩深恶痛绝,连续七次上疏朝廷弹劾,声震朝野。皇帝偏信谗言,将尹庭乱棒打出,令其迁返原籍,永不录用。
宋焘(1572~1614)字岱倪,号绎田,又号青岩。肥城市汶阳镇宋孝门村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泰山学者。万历辛丑年(1601年)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巡抚江南,兼管学政。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因上疏为江西参政姜士昌鸣冤,被贬为平定州判官。不久辞职归隐故里。在泰城灵芝街建“青岩居”书院讲学。搜寻岱故,考订史实,编著了《泰山纪事》《岱下小史》《州志补遗》等著作;著有诗集《青岩居草》和《荷花全韵》。卒后数十年,明廷赠封其为光禄寺少卿。后人将他列为“泰山五贤”之一。
肖大亨谱名应文,字夏卿,号岳峰。祖籍安驾庄镇南夏辉村。明嘉靖壬戍年考中进士,初授榆次县令,后升迁户部郎中。曾驻防陕西花马池、宁夏,兼辖开府、宣府。之后晋升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入京后又累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柱国兼刑部,成为兵刑两部尚书。万历末年,后金入侵,他不顾年老体弱,挥军杀退后金军,战斗中,身负重伤。班师回朝后,被封为太子太傅。不久,即溘然长逝。万历皇帝发皇银为其建造坟茔墓地,以彰其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