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551~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居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 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丧父,随母颜征在移居阙里。少时家贫,好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30岁时已博学多才,收徒授业。约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因对鲁政失望而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前484) 返回鲁国,不得重用,继续教学、著述。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整理。老而喜《易》,乃至“韦编三绝”。经后人整理其言行录《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其思想影响深广久远,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伋(前483~402)战国初哲学家。孔子的孙子。字子思,曲阜人。幼时在祖父孔子身边生活,深受熏陶。孔子卒后,拜曾子为师,颇得孔子思想真传。后收徒授业。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形成思孟学派。 著有《子思》23篇,已佚。《中庸》、《表记》、《坊记》传为他的作品。被后世帝王尊为“述圣”。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曲阜人。入仕后历任侍御史、中军侯、虎贲中郎将、议郎、北海相等职。因与曹操谋划不一,时有顶撞,而以“败伦乱礼”的罪名遭杀害。其诗文造诣颇深。有明代人所辑《孔北海集》流传于世。
孔尚任(1648~1718)清代著名戏剧作家。孔子的64代孙。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曲阜人。自幼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屡试不第,中年隐居石门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到曲阜祭孔时,他于御前讲经而受褒奖,被破格授予国子监博士,后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水数年。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 ,写成《桃花扇》一剧,被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演唱,轰动京城。后被罢官,归居故里。一生著述颇丰,有《石门山集》、《出山异数记》、《湖海集》、《长留集》、《岸堂文集》等作品传世。
桂馥(1736~1805)清代书法家、训诂学家。字冬卉,号未谷,曲阜人。20岁为秀才,55岁进士及第,61岁任云南永平知县,在任政简刑清,百姓安居,深受好评。善书画,专攻经传注疏,尤精文字研究。其《说文义证》50卷,影响广大。有《扎朴》、《缪纂分韵》、《晚学集》、《未谷诗集》、《毛诗音》、《东莱草》、《历代石经考略》、《后四声猿》等著作传世。
孔祥柯(1888~1920)社会活动家。字则君,曲阜人。1911年北京译学馆毕业,获 “奖励举人”称号。曾任山东高校教务长、山东法政学校校长、山东省议会副议长等职。1919年,赴法在凡尔赛场内外进行讲演请愿,要求废除“二十一条”。其爱国言行,对维护国家主权、收复青岛等地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