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著名人物
魏应(?~90)东汉今文经学家。字君伯,任城(今任城区)人。先后任侍中、大鸿胪、光禄大夫、五官中郎将、太守和骑都尉。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5年)冬,汉章帝在洛阳白虎观主持大规模经学讨论会。魏应就今文经学与群儒进行“论难”策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肯定了今文经学。
何休(129~182)东汉今文经学家。字邵公,樊县(今任城区李营镇何岗村)人。曾任司徒、议郎、谏议大夫等。知识渊博,精通今文诸经,兼擅历算。著有《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毂梁废疾》等。
王熙(180~270)魏晋医学家。字叔和,以字行。山阳高平(今任城区)人。他博好经方,尤精诊处。博采秦汉以来医家诊脉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一卷。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先后传至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洲。他还对散佚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加以搜集、增补、校对、编次,使之成为中医经典著作,得以流传后世。
徐标(1591~1644)明末兵部右侍郎。字准明,济宁州(今任城区)安居人。先后任知县、都水郎、河南参议、副都御使、兵部右侍郎。任副都御使期间,写出多篇调查奏章。其中《陈济宁驿马、黄河夫苦累疏》言词恳切、慷慨激昂,揭露了当时官府、驿站差役层层敲诈、鱼肉乡民的黑暗腐败,表现出忠君爱民的思想和对家乡父老的同情心。1644年,在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时被杀。
孙毓汶(?~1899) 字莱山,济宁州北乡(今李营镇汪庄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 年) 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八年(1858年)得罪僧格林沁亲王,被免职并发配新疆。同治元年(1862年)复职。同治五年复登科场,考取状元,升侍讲学士。累官至刑部、兵部尚书,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他赞同李鸿章的对外妥协政策,力主批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次年被免职。
张光壁(1890~1947) 反动一贯道道首。字奎生,道号天然。济宁南乡(今任城区唐口镇大流店村) 人。自幼好逸恶劳,1921年加入一贯道,后被任为点传师。道首路中一死后,张继为道首,旋设“中枢坛”并自称尊师。抗日战争时期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和利用。1947年畏罪自杀。